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3课。本课活动从生活常识烧开水时不会装满水壶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经过研究发现液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水会溢出来吗”,主要是装满水的锥形瓶受热后,观察其液面变化,感受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活动2“液体会热胀冷缩吗”是通过用实验装置研究液体在受热或遇冷时的体积变化,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煮开水是一个常见的生活事件,部分学生也可能亲身经历过,因此对于驱动情景中的“水不能装得太满”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就可能没有深究其原因。同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中已经认识到体积,可以理解液面的上升代表体积的增大。虽然学生对热胀冷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热胀、如何冷缩没有具体的认知,并且液体的热胀冷缩会比较陌生。本课的实验装置容易安装,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是在实验现象上,由于玻璃管比较细,学生需要细致才能观察到。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对为什么水在加热收会出溢出来,是不是液体的热胀冷缩产生兴趣。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发现出水和其他液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的现象。
1
f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观察、探究活动,发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经历探究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水的体积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烧杯、锥形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热水、温水、冷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