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二语习得中语感的形成与培养
作者:陈怡然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语感是感悟理解语言的能力,这项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水平。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它有直觉性和无意识性。在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感;培养
【作者简介】陈怡然(19950603),女,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
语感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高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意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二语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决定着语言学习主体在二语交流中流利程度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语感强的人可以运用其脑海里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不需要过多的时间分析和推理,就能更快更准确的阅读二语的书刊,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用更加地道的书面表述方式等等。故而,我们不难看出,语感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二语传授者,也绝不能忽视语感的形成与培养。
二、语感的概述
语感一词的出现是随着近代语言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相比较其他语言学术语而言,它是年轻的。其实“语感”一词最早来源于德语“Sprachgefühl”,意为对语言的感知。语感是快速和直接体会到语言文字含义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本文对语感的理解有三;第一,对正确或者错误使用二语中既定用法的敏感度;第二,对二语的有效性或者适合性的感觉;第三,对二语中文化意向的感觉和认可度。依据语感在二语习得中形成得不同环境,我们将其分为母语语感和二语语感。
1母语语感。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智力虽然还没有发展完善,很难学会复杂的物理或者数学难题,但却能在五六岁时很容易地掌握自己的母语,会说过去从未说过的话语,也能理解过去从未听过的句子。他认为这种现象靠的是儿童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来实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天真烂漫的话而感到吃惊。孩子们怎么会说这些呢,没人教他啊。这些童言的出现就是因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父母在话语中所传授的经验。母语语感其实是不需要刻意习得的,它们就融在母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阅读写作,自然而然的就形成的一种语言直觉,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特质。乔姆斯基从普遍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