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找作者记叙了关于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在她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和宝贵的品质?学生寻找相关句段,教师归纳总结:刘和珍其人:①毅然预定《莽原》坚定追求进步思想;②参加师大学潮斗争“反抗”斗争精神,“微笑温和”温和善良,虑及母校“黯然泣下”富有责任;③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爱国热忱。问题拓展1:文中除了刘和珍、杨德群这样的进步青年学生外,作者还提到三种人,他们分别是所谓的学者文人、猛士、庸人。他们分别是怎样子的人?明确:所谓的学者文人,实则是反动统治集团的走狗;猛士则是指真正的革命者,也是作者对自己的性格的要求;庸人则是指那些麻木不仁、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忘记痛的普通民众。问题拓展2:在写到刘和珍的时候,作者为何要反复提到“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明确: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温和善良而又爱国热忱的学生。但是,如此美好的生命被残杀,可见执政府是多么的残酷无情、惨无人道。3拓展深化感情:配乐朗诵小诗《记念刘和珍君》。三十秒钟酝酿情感,让个别学生进行朗诵。(配乐《英雄的黎明》)第三课时一、回顾上文,再次理清文章思路。二、研读课文,分析作者情感。问题设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记叙刘和珍君相关的事迹的?找一找你认为能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语句或者某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加以分析。学习小组用15分钟进行讨论,讨论后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总结。学生有可能提到的关键文句分析举隅: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明确:“浓黑的悲凉”运用通感手法,突出表现极度的悲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地歉疚。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