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高考制度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树立观念开始,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完整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大多数是将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渗透在科学专业教育学习中,从专业的角度完成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体系足够完整,知识内容足够深入的专业课程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近而树立自我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识,这对专业课的专业程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都有待提高。其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是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再创造产物,大量的实践经验是培养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研实践机会,在一些十分优秀的高等院校中,科研实践机会相对较多,但也不能够完全地满足全部学生的科研实践要求,这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实际操作执行时的问题。第三,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展示平台有待扩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锻炼的,除了参加大量的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性的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就现阶段我国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科学技能比赛基本能够满足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但在结构模式上仍有些单调,有待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4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各个部门的协调及分工目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各高校为主体。在高校内部,学校官方教授科学专业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设立科研项目及举办科技创新性的比赛是学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在校大学生自行组织的一些科技创新性比赛也能够锻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学校和学生自行举办的科技创新比赛,学校举办的比赛相对正规、传统,比赛模式及评分标准很成熟但学生自行组织的比赛更具有创新性,比赛模式和内容都相对新颖,更能反应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的兴趣所在。而社会上的力量则相对薄弱很多。但一些社会机构举办的科技创新性活动从活动目的出发,也一样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机构的力量多元化,能够集结更多的力量,这样的比赛能够促进大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参加比赛,同时,增长阅历,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5建立科学高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工作,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考的应试教育不能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只有通过大学阶段的培养与锻炼才能够让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成为能在社会上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