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团干部联系平台的机制与团干部41工作机制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根据“青空间”服务的不同类型,由团市委对口部门负责分类指导建设,明确工作方向。让机关团干部更多地走进“青空间”,更好地对青少年服务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拉近了团干部与广大青少年的距离。
(二)培育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
青少年事务社工是“青空间”运转的专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队伍。为此,我们努力构筑“党政领导,共青团牵头,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三级管理,即在市级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社工6名,统筹管理全市“青空间”和社工队伍建设,指导协调各县区社工办开展工作;在城区一级按照乡镇(街道)总数配备专业社工45名,由城区团委主管、市级服务中心负责业务指导,统一管理城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及志愿者;一线社工按社区总数1:1的比例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252名,全部安排在“青空间”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我们每月对“青空间”工作进行总结,定期收集服务群体情况和一线服务数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关于服务开展的管理办法和专业表格,确保了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此外,我们通过定期开展社工工作交流会、在岗培训、外出深造等,培养了一批优秀社工骨干人才。一是挑选优秀社工前往香港和国内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不断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考核和管理的办法,对社工实施动态管理和社工绩效评估;二是每年争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培训经费约40万元,前往发达地区举办社工专题异地培训;三是设立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投入56万元用于开展社工督导及本土督导人才培养,组织香港资深社工督导来南宁指导“青空间”的运营和服务;四是培育了如“绿城社工”“青晨社工”“友爱社工”“七色光社工”“良青社工”等一批青少年社工机构,积极培养和增强团属青少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补充基层工作力量及资源不足问题。
(三)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
志愿者是“青空间”工作力量的有力补充。我们在社区、学校、媒体广泛宣传、联合专业心理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团队培训机构、高校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作为服务合作伙伴,吸纳各方面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全市“青空间”共成立了256支志愿服务队伍,拥有3800多名志愿者。我们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包括考勤制度、案件处理标准化流程、案件跟踪处理反馈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志愿者培养机制等。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优秀志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