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呢?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二、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1、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教师是“主导”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主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地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2、转变学习方式。(1)、鼓励学生质疑。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教师的“启”不是在于向学生提问题,而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2)、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要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作为一个载体,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将“教书”的过程变为“育人”的过程。4、有效地向课外扩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终身的。我们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课堂学习作为一个示例,然后积极地向课外扩展,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的“功”形成于课外。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