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大一统考纲要求: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纲要求: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p课本1213页1、背景:①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②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来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③为适应加强和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3)主要主张: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思想核心:“大一统”(儒学独尊“新”之所在)3、评价(历史意义):⑴有利于巩固一大统的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⑵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4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⑴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打击割据势力,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⑵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⑶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学确定为教科书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宋明理学考纲要求:知道朱熹的理学及地位。理学及地位考纲要求:知道朱熹的理学及地位。p课本1517页1、主要内容:⑴“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⑵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3、地位:⑴元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⑵明朝:确定为思想界的统治思想。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考纲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考纲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p课本1921页1、代表人物及主张:⑴“异端”李贽,著作有《焚书》《藏书》、进步主张:否定孔孟学说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
f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⑵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①王夫之:建立较为完善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强调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