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题型一:表现类一、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二、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
1、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2、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三、常考知识点: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四、典型例题【典例1】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1
f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主。原因: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人口、城镇、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乙地区以保护森林、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2)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典例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2分);禁止向湖泊、河流排
污(禁止在湖泊养殖);(2分)保护森林(2分)(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分)。
2
f【典例3】表2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4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4分)(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3分)
【典例4】读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