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型选择题,材料有史书记载、诗歌、当事人记录、漫画、杂志登载、大事年表、地图等,体现了材料的多样性。(2)非选择题第11题选自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正如该题说明中所说的,该题“设问呈现出梯度,前两问分别中外相关的历史知识,为第3问的开放性做铺垫,回答第3问既要有历史知识做支撑,又要有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该题是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较好试题,开放性试题的示例预示了四川高考2013年的命题趋向。第12题选自2012年湖北文综卷第40题,该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命题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历史向现实生活拓展,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材料时序清晰,考查内容集中,命题设置精巧,三个问题以指出简述说明三个层次设置,有利于合理展现考生的学科思维层次”。该题的选用,具有强烈的导向,值得分析和思考。第13题选自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该题以“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主题立意,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四川高考命题特点。该题的选用预示今年高考命题将继承以往四川历史试题的命题风格,但同时又有创新,特别是该题第4问的主题设计,具有导向性。四.后期复习建议样题的选用表明,今年高考试题命题将更加重视新情景、新材料,试题将更加灵活。根据以上对《考试说明》的具体分析,对后期复习建议如下:1.全面把握考点: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梳理考点,全面把握教材主干知识,特别注意理解教材结论和历史概念。2.按通史体例整合教材:《考试说明》按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顺序编排,并把选修的考核内容融入到与之相关的必修内容中去;近年来四川高考非选择题都是在一个鲜明主题下整合古今中外史实的综合性题目。因此考生要按通史的形式整合所学知识,做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在模块复习完成后,重组教材,按通史体例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把握阶段特征。3.强化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考试说明》的10个示例选择题表明,今年高考选择题将突出考查材料的阅读与理解、历史学习与研究方法等学科素养,同时凸显人文素养的历史学科价值,将以新材料、新情景出现,试题设计将会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复习时要重视对材料(包括图片、文字、表格等)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非选择题样题全部为新情境、新材料试题。样题表明,非选择题将在继承四川高考试题特色的基础上适度创新。样题关注设问的层次性、能力考查的全面性,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