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正对着门。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而他爱人和两个
6
f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据现场分析,假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地说:“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这事例生动地告诫我们: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一)应急的三个原则:一是不要惊慌。二是伏而待定:在大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躲到附近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三是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惊慌“逃震”害处多:例如山东省苍山县宣塘镇1995年9月发生52级地震,震级不大,震中烈度仅6度弱,却因中小学生惊慌跳楼、拥挤,造成300余人受伤,50余人重伤。1994年12月、1995年1月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时,广东、广西、海南部分地区有震感,因学生缺乏防震知识,惊慌逃离教室,互相冲撞、践踏、拥挤而致伤300余人,重伤数十人。(二)不同地点的防护办法1、在学校如何避震?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不准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老师的沉着、镇静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避免惊慌情绪蔓延;老师指挥学
7
f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躲避的过程中,老师要大声用“卧倒”、“闭眼”、“躲到桌下”、“别动”等口令指挥和稳住学生,直到震动停止时再让学生出来,有序移转。例如:汶川映秀一位叫杨锐的9岁的女同学,地震时,她慌忙趴在铁质的课桌下,近50个小时,最终获救。一位澳大利亚籍外教,四年前来到成都,在都江堰“光亚学校”担任英语外籍教师。他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上课不到十分钟,地面突然开始摇晃!外教老师立即大声叫:躲到课桌下,部分学生立即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