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何构建企业互联网生态圈场景营销?
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智认知,也就是对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必须有所洞察。绝大部分用户在选择产品时都是遵循“追求最简”和“趋利避害”的底层原则。将用户从第一场景引导至第二场景,必须符合两个原则,便捷和自然延伸(情景相依)。如体重秤可以让用户到朋友圈分享减肥战果,但一款空气监测设备则很难让用户每天将室内的空气质量分享至朋友圈。另外还需要考虑第二场景是否能实现高频。就第二场景来说,无非是阅读、UGC、社区社交等形态。例如一个空气监测类的智能硬件,其研发设计人员理所当然能够想到的是,定期给用户推动一些季节性的养生保健知识。或者,诱使用户加入社区社交,但这种社区和社交如果没有跟第一场景具有很强的情景相依和场景驱动,那么这种社交可能比有些垂直社区类app里的弱社交还弱,最终还是无法高频。有时候,用户场景是可以引导和再造的。举个例子,传统的中餐馆设定的场景就是你坐到桌子上,然后吆喝服务员过来点菜,中间还有若干服务请求,最后是让服务人员到你的桌子边上来买单。而某洋快餐给你设定的场景就是你需要排队点餐和付费,然后自助式取餐、自助式收盘子,同时你还不介意和别人共用一张桌子。这两种场景显然决定了不同的运营复杂度和成本效率。互联网产品可以通过不同的玩法给用户设定不同的场景,从而造就不同的用户黏性。
f1、场景营销
曾受限于技术实现的难度,传统营销场景是把消费者的体验旅程分解为“需求获得使用”三个步骤,所有的营销方向基本都集中在“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以及“当他们下次在渠道进行购买时能回忆起我的产品及品牌”上,营销实现与效果面临着分离的尴尬。不管是需求、购买,还是使用,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太长时间、太多媒介、太多地点环境的转换。这让每一次营销传播的努力都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累积,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领域最核心的思路变化,就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为一个已成定局的产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适合它的消费者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需要做的是先发现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去研发、生产产品。为了实现场景营销,还需要再往前走一步。在发现需求时,就需要更深入地获取相关信息,准确理解“为什么消费者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种场合”会有这样的需求。只有将需求还原到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