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冷青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找出第三联中的“诗眼”,为什么?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
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
练传神的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感情)
练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
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处?
师总结:闹,热闹。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
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
美,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修饰词:
例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试分析“忽”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
“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
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
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练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
答案好雨知时节,好就好在它应时而落,好在它润物无声。潜,偷偷的;细,
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
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
的喜雨之情。、特殊词
f诗词中有一些词与众不同,比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分析这类词,我们尤其要关注表达效果。(1)叠词
说起叠词,很自然想起李清照,这位才情卓著的女词人,因她之出现,给森然的中国文学带来了几分水气,几多温馨,而她的《声声慢》更是极尽叠词之能事,将一番愁情跃然于纸上。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
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
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七个叠词一气呵
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三句,
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因此叠词的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情感)
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