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功能。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将村(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整合工作人员和各种协管力量,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能、一格多员、全员参与,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村(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要求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率达100;整合各种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把人力、物力、财力下沉到村(社区),赋予社区更多的管理服务职能,使村(社区)“有场地办事、有条件做事、有人干事”,全面推行“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一站式服务;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打造1个示范村(旭东村),凸显特色和亮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1.构建群众工作网。整合镇、村(社区)、组三级群众工作资源,健全镇村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完善镇村两级集中服务中心;依托综治维稳和民情信息员,广泛收集舆情民意,形成上下联动的民情收集网络。2.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健全信访台帐,调处理群众反映信访问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
3
f“两下”等民情民意收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定时(镇村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分析研判会,对收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完善处理问题“回访”和“反馈”制度,确保问题解决落到实处。镇综治办每月向区委办、政府办汇总报送,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实行一事一报,及时组织协调解决。健全公布机关干部通讯电话,开通政府民意收集固定电话,安装固定“举报箱”等群众利益诉求方式,建立人大、政协等各方民情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3.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构建“三大调解”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医患、劳资、环保、拆迁、交通事故、消费、婚姻等专业调处机制,配备专兼职人员,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调处机制,强化实体运作,规范对接流程,拓展对接范围;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加强和规范镇“大调解协调中心”和村(社区)调解室建设,充实人员,明确职责;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五进工程”,延伸覆盖各行业的组织网络。4.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xx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和(市政府第67号令),全面推行社会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