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等的评价,而很少涉猎到情感领域和心理运动态度,如性格、思维、观察、注意、意志等。6、传统教学评价多为否定性评价。7、传统的教学评价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有上可见,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学评价表现出的种种弊端不仅阻碍了我们课堂的发展,而且也阻碍老师和学生本身的发展,要想“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不能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改革。二、理论支撑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一)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应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2.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1
f3.全面性原则。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加德纳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该被列为智能。从种类上讲,智能的种类又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我意识)、自然观察等8种智能。从关系上讲,“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着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从重要性上来讲,每种智能都有同等的重要作用,并不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才算智商高。所以,我们应该同等地看待和发展每一种智能。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课堂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一般都属于形成性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