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王阳明孝道文化的现代思考
作者:王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3期
摘要:儒家将“孝”置于首要地位,并给“孝”划分了层次。王阳明的孝道文化吸收了儒家孝文化的精华,并进行心学的阐发。王阳明认为孝是良知的重要体现,在所有的爱中,孝居于首位,孝道也要知行合一。深入学习王阳明的孝道观,将知孝与行孝相结合,将物质的孝与精神的孝相结合,将传统孝文化与新时代孝文化相结合,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孝道文化;知行合一
在儒家文化中,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代代绵延重要的文化传承。王阳明十分重视孝文化,多次以“孝”为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并从“心学”的视角,对其进行阐发。对王阳明心学中的孝道文化进行研究和思考,并以之作为指导,对解释当今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也能够参考王阳明孝道思想对提高民族素质与道德水平提出建议。
一、传统孝道文化的经典阐释
(一)孝的重要性
在儒家文化中,“孝”有着很高的地位。孔子在谈到先代圣贤帝王的至德要道时候就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此而生。孔子为,先圣贤王使社会安定,人民和谐的根本就在于德治,而德治的根本就是孝。孝行是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最高的品行。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倡导的最高修养和品德,在这个核心思想中,孝悌又是仁的根本,是仁的起点。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孝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孝的三个层次
儒家将孝划分为了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认为,孝道有着不同的境界,要真正的做到孝,就要将对家庭的孝推至社会,在小家和国家中,同时施行孝道,广施仁爱,最终到达道德的至高境界。
事亲,就是要侍奉自己的亲人,“立爱自亲始”(《礼记祭义》),孝首先要从自己的小家做起,这是三个层次首先要做到的,是孝道的基础,这是孝的第一个层次。事君,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君王,为国家做贡献。“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孝经士章第五》),推己及人的忠君爱民,是仁爱,也是一种对国家的孝道。这是孝的第二个层次。立身,就是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