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忠孝”教育研究
一、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当前学生的思想品质来看,当代小学生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向往未来,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思想活跃,但分辨是非能力不强;讲求实际,但贪图享受思想严重;爱好科学,但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勤劳朴实,但劳动观念依然淡薄。学生的种种表现令人担忧。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学生主要活动是学习,而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一大半的时间和空间,比起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要充足得多,若不充分利用,就会使德育工作失去良机,并且,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学具有规律性的反映。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教学,它是科学性与思想性高度的统一,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具有德育因素。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教育家赫巴特也认为:教学的最高目的、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机械地把它分离出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教育规律的要求,这也是由教师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教育后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为德育工作出现偏差,学生就会出现“危险品”。因此,教师如果只顾传授知识,而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更不可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各科教材的教学性质、特点出发,自觉地、有机地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忠孝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
f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20多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列数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忠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