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教育行业、教师教育等方面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我国中学教师专业化就意味着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专业情意,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学教师信息意识相对薄弱,信息资源获取率及利用率较低。另外,中学教师信息能力相对较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但教师本身的信息道德水平不高,制约了其信息素养的提升。2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师专业态度相对落后,专业情意相对缺乏,信息化观念淡薄大部分中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氛围熏陶下,经过新课程改革及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渐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
f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教师,尤其是教龄较长的教师,他们受应试教育、长期养成的固定生活习性以及职业怠倦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很难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①“初中生的最高理想就是上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这种追求直接影响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致使教师工作的好坏与分数和升学率挂钩。甚至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教师的自身学习是自己的事,并不予以支持。②工作环境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繁重,加上职称评定指标少,晋升困难等原因致使不少教师产生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他们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进行教学。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以及应付各种以提升专业为名的培训、考试等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致使部分教师在业余没有精力钻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薄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了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课堂内部,忽视外部力量,很少通过外部反馈获得自身发展;知识面窄,网络知识缺乏。(3)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相对欠缺首先,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想过通过专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专家或团队集中开发课程资源、软件,只有少部分学校正在建设中。然而,即使是那些正在建设中的学校,大多数信息资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