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14
f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③④⑤⑥B.①②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A)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15
f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A、头脑风暴(Brai
stormi
g)B、辩论C、合作性讨论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
16
f86、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