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观(对神的注重程度)、爱情观、动物观、成长观等等来进行分析。
23总结东西方价值观差异并分析其原因通过数据的统计得出比较可信的数据,通过数据上的差异通过文化地理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得
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童话功能的总结
按照Rokeach19681971197319751979的研究,价值观有以下的分类:
价值观
手段性目的性
道德价值观能力价值观社会目的价值观个人目的价值观
性情欢快乐于助人富有爱心诚实待人理想抱负想象能力强逻辑推理能力强以及自制力强
争取世界和平得到社会承认真挚友谊自由幸福灵魂得到超度
根据价值观的目的性不同,相应地本文根据童话的功能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将其分为智娱类和
德育类。智娱类童话侧重于个人目的价值观,德育类侧重道德价值观。通过对所选童话的统计可以
得出以下结论:
西方童话:格林童话中智娱类有148篇,占7363,德育类有53篇,占2637。安徒生童话
中(第一卷)智娱类36篇,占84,德育类有6篇,占16。
中国童话:90年代以前童话智娱类有6篇,占(58)的1034,德育类占8966;2001年智
娱类有8篇,占(28)的2857,德育类占7143;2004年智娱类有5篇,占(28)的1785,
德育类占8215。结果看表1:
表1
中西童话功能类统计
童话
德育类
智娱类
90年代以前8966
1034
中国童话
2001年7143
2857
2004年8215
1785
西方童话
格林童话2637安徒生童话16
736384
通过表1可以明显地看出东西方童话在德育类和智娱类上侧重不同。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讲究“文以载道”的传统,在童话这个面向儿童的文体中显然贯穿了这一思想。但在西方童话中(以
2
f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为例)显然侧重于个人享受,直接讲述道理的篇目不是很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中国的主体属于大河大陆型的自然经济有着根本的关系。在长江、黄河
的哺育下,中国的先民发展了精耕细作的农业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生活决定了中国人求稳定的文化心理。加之建筑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社会体制,也被渗透到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之中。高度遵从传统的做法(维护生产)大大强化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延续力,求稳定的心态使得中国文化一直强调“文以载道”,以加强整个群体的稳定,维护整个群体的利益。
西方文明的起源是海洋性的商业性经济,以追求物质利益为主。在商业构成社会主要财富的基础上建筑的社会体制讲究民主,容许个性的发挥。血缘的重视随着频繁的商业交流和利益集团的结合越来越弱,更多的是利益的关系。崇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