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与时俱进,增加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其次,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煤和石油占了927,【3】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以石油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要求企业实行节能减排,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f最后,对现有的城市布局和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考察,对一些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进行调整,避免城市入风口或者出风口被高层建筑物阻挡,造成城市内空气涡流,不利于空气更新。预留空气通道,增加城市绿地,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加大国家绿地的覆盖率,减少空气中的凝核灰尘的来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雾霾天气的发生。5结束语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虽然现在我们已将雾霾天气提升到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来加以来对待,但无论全社会抑或个人,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目前显然远远不够。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基础。虽然“低碳”“绿色”等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亮。、可是,口号再响亮,并不一定就是行动生活仍然要继续,暖气仍然要供给,汽车仍要上路,政府仍然要追逐GDP,即便是高能耗企业,还得开动设备解决工人就业。在发展与保护还没有真正达到有机平衡的前提下,处于夹缝中的地方政府,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和保护环境的选择,总自觉不自觉地放大前者,有意无意地将环境保护问题后置。因此,当环境问题上升到公共事件的层面,政府肩负的责任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出路就在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但是将治理环境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政府部门,既不现实,也不理性。实际上,雾霾天气袭来,每位社会成员都是责任人每用一度电就意味着消耗了350克煤,开车上路,每公里就消耗了012升汽油,而能源消耗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看罢这些数据,谁还能悠然地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置之度外?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努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