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类的,还有各种楹联上名目繁多的格式,我们都能从容应对。不然,即使你知道了诸多格式,你没有足够的思路发挥,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你仍然是雾里看花。关于楹联的具体的各种辞格,我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利用剩余的一点时间,我谈一下写作楹联的基本思路。如何体会对仗的意思,并利用好对仗的形式,把自己的联句写好。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联,上联是“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我们没见过这个联的朋友来试着对下,字面上描述一个场景,挺有情趣是吧?下雨天,把女婿留住,用鸡蛋豆腐来招待,很自然。怎么在字面上对上它,其实也不很难,在座的很多人都能对上。我们看这样一个对句“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其生”,也很自然啊,和上联的联系也很切合。下雨了,路上泥泞,就容易崴了脚而“伤足跟”,下面的意思也很通顺。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是,这是一个机关联,嵌字嵌名联,其实也算是一个谐音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其谐音意思是“夏大禹,孔
f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看,暗藏机关呢。而对句呢“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其生”,这同样用人名来对应,其谐音为“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的名),吴懿(三国蜀大将的名)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道教仙人)”。这样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难度很大的联,玩的是什么?就是较量知识的厚度。如果熟知经典,遍览群书,那么想象力和识别力也就强,看是平常的一付联,你就可以谙透其中的机关所在,并能针对其机关而从容应对。
我们可以再看一付联“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这里的巧妙在什么地方?在用数上了。上联全是说“一”,却不单调重复孤、独、一、横、匹。而下联全是说“二”,也是花样百出两、夹、二、对、双。这里考究的是什么,是你对词汇丰富的掌握,以及对数字的灵活理解了。比如这个“夹”字,只有两方面相向而为才是“夹”对吧?若是只单方面用力,那是推。“夹”字义本身就蕴涵着“双”的意思。我们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对,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对好?并不是我们的词汇少,而是我们的思路没展开。“夹”字我们认识不?它具有“双”的含义我们理解不?当然都知道。但多数情况是,拥有这么多的资源而不去开发它。开发的要点,其实就是变化思路。面对一个“一”字,我们
f只想到用数字“二”来对就是不灵活,我们可以想到“对”“双”“偶”以及“夹”这类的字啊。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