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的:⒈检查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⒉检测学生运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分析说明一般难易程度的文言文材料中相关语言现象的能力
2
f和阅读古书的初步能力。考试要求:⒈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一)(四),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主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学习目的。研究内容:文言和古白话。理论体系: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工具书使用及古代文化常识等。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阅读,阅读消化理论;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考核要求: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学习目的了解情况,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
第一单元
教学要点:精读《左传》文选35篇;讲授《通论》一四;结合课文重点分析《常用词》(一)。教学时数:22学时教学内容:一、文选(12学时):《左传》:《郑伯克段于鄢》(4学时)《齐桓公伐楚》2学时《晋灵公不君》3学时《齐晋之战》3学时)二、通论10学时:一怎样查字典辞书3学时二古今词义的异同3学时
3
f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2学时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考核要求:1最少背诵《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齐晋之战》三篇。解释和翻译本单元所讲其他各篇。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或古今意义的差别:言语访请谏舍次如侵袭亡逐及执免享者图虞勤乏贰姑女防城池田。3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及查检方法;掌握《通论》四所举例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掌握《通论》二所举词例古今意义的差异,能区别常用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了解有关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理论。4能标点、翻译较浅近的文言文。
第二单元
教学要点:精读《战国策》文选24篇;讲授《通论》五、六;结合课文重点讲解《常用词》二。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讲解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一、文选(6学时):《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3学时《庄辛说楚襄王》3学时二、通论(12学时):五汉字的构造8学时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4学时考核要求:1熟读、解释、翻译本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