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加坡廉政建设经验及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的启示
作者:谭涛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21期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政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培育高校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人格。基于新加坡廉政建设的富有成效,本文着重探讨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及其对我国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对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坚定师生理想信念,防范腐败,培育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廉政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启示
一、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经验
(一)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加坡在刚独立时,全国范围内存在着严重且普遍的腐败现象: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贪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污浊、人民穷困潦倒、社会动荡不安。1954年人民行动党成立,人民行动党对贪污现象十分厌恶,在建党之时就提出“为了生存,必须廉洁”;“为了发展,必须反贪”的口号。在1957年举行的市议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表示要清除“贪污”这一行径。紧接着在1959年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之后,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把廉政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事务,开始进行全面的反腐倡廉建设,先后颁布了许多反腐的法律法规,如1960年颁布的《防止贪污法》。到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当时整个国家的腐败现象仍较为严重,人民行动党认识到廉政建设的迫切性,随后制定并完善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如:1988年颁布的《没收贪污所得利益》、以及之后的《财产申报法》、《公务员惩戒规则》等;完善廉政建设的各项配套制度;同时着重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务员和民众的廉政教育,极力在全社会营造出积极的廉政文化氛围。此期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的腐败问题基本得到了遏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并汲取儒家文化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之精华,采取了许多富有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措施,从根源上抑制了腐败行为,解决了腐败问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政府的形象、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如今新加坡在亚洲已成为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最廉洁的国家,并且新加坡每年在“透明国际”公布的“贪污观感指数”国家排行中,一直居于世界前几名。
(二)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
f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