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曲洪波王瑜鹭来源:《文教资料》2016年第15期
摘要: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缓解教学时间压力,保证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时空的拓展,实现课程教学从“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的转变,并推动思政课教学“虚拟实践”的开展。实现思政课教学过程、方法、理念上的创新性变革。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思政课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对思政课具体课程的有效设计,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不同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强化,是应对“MOOC”浪潮对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客观需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1840年至今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为主线,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角,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叙述和阐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学生对中国近现代170多年历史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如何实现“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选择了改革开放”。如何将该门课程生动精彩地呈现给学生,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设计探索,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也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式的有益探索。一、缓解教学时间压力,保证教学效果“纲要”课内容的特点是历史时间跨度长,纵横170多年的历史,涉及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等,其内容涵盖十分丰富。按照教育部思政课教学“05”方案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2学分,一般在各地高校折算成教学学时为32学时。其中,有不少高校还在其中划分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往往上课的理论学时还要少于32学时。“纲要”课学分与课时设置的依据中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的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对于相关史实已经基本掌握。因此,高校的“纲要”课程性质并非“历史课”,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重点不是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而是结合近现代史的知识要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实现“四个选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