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网数学模型模拟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网数学模型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包括各类编程软件C语言、C、VB、VC等、应用软件MATLAB等)、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盘等)四、实验步骤1、将事先编制好的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原代码由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导入计算机。(1)编程思想I无变压器支路的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方法。以下语句用于输入题目已知节点之间的导纳和阻抗值:zi
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的阻抗形成的矩阵:zyi
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导纳形成的矩阵:y其中,即为i节点对地导纳,两节点之间无直接相连的通路则输入为0,
输入为i
f(即无穷大),也输入为i
f。
f以下语句用于计算无变压器支路的节点导纳矩阵:fori1
forj1
Yiisumyi2sum1zi2ifjiYijYiielseYij1zije
de
de
d其中,对角线元素
非对角线元素
II变压器支路的等值电路
1k
当节点a,b间接有变压器支路时(见图1),当然可以用∏型等值电路,然后按照上述原则形成导纳矩阵。但在实际应用程序中,往往直接计算变压器支路对导纳矩阵的影响。根据图151可以写出节点a,b的自导纳和节点间的互导纳增量分别如下:节点a的自导纳改变量式(I1):
i
z
j
i
kz
j
kzk1
kkz1k
图1变压器支路的∏型等值电路
f(I1)节点j的自导纳改变量式(I2):(I2)增加节点i,j间的互导纳式(I3):(I3)
注意:在输入电路已知参数时,将k以矩阵形式输入,若i、j两节点之间无变压器,则1(1),若i、j之间有变压器则将靠近变压器的一端记为节点j,
靠近阻抗的一端记为节点i,输入人员将程序段中fori1
forj1
ifkij1
输入为变压器变比,而
以1输入。
yji1kijki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