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健康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体会探讨腰椎后路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行腰椎后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采取术后健康护理的8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其病变发展过程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此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一般达到难以忍受时才往往住院治疗,所以术后的护理目标是:待患者疼痛减轻、病情趋向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腰部功能恢复锻炼,尽早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并减少或避免再次复发。
f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经正规保守治疗方案无效的8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6月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CT或MRI扫描显示L34突出10例,L45突出40例,L5S1突出30例。均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合并椎骨狭窄者同时进行减压术治疗。2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住院患者急需手术解除疼痛,对手术期望值较高、但又担心手术的成败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易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甚至出现发脾气等不良心理状态,术后应主动向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以最大限度的解除其术后紧张、恐惧、孤独心理等一切影响患者情绪的不利因素,让患者时刻感到身心温暖,做到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尽可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后,护士应主动
f向主管医生了解术中情况,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每1小时记录引流量1次,并做好护理记录,若患者出现心率突然加快、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或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较多、颜色鲜红,应高度警惕手术切口内有活动性出血或继发出血的可能;突然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进行性加重,或下肢肌力突然减弱、甚至无法活动时,应高度警惕血肿压迫脊髓的可能;应立即平缓的将患者翻身为侧卧位,并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随时做好手术探查的准备,以免脊髓受压过久而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翻身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应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既有利于腰部引流管充分的引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