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要吗?不需要你殚智竭力地去教学吗?三、教师要坚持学习教师在具备了一片真心进行教学之后,还要有继续学习的思想和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所以陶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
12
f实用汇总报告
问。”陶行知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如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模仿目标,待到学生上学后,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第二任模仿目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好学的教师会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陶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的确,自古中国就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之分。《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农民往往不识字,读书人又手无缚鸡之力。因此陶先生提出“手脑并用”的观点,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著名的“五大解放”即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的解放,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也正是在往这个方向进行,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课堂和大自然中锻练自己的头脑和体魄,从而令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释放和发挥。五、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面对调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句话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去对待调皮的学生。我在读此书时候,感到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精神十分愉悦。我想这也是读书、读好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吧!古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