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经济史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全部(教案)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包括服饰的变迁、饮食的变化、社交礼仪的变迁、婚丧嫁娶的变迁。2、探究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3、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教学过程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饮食文化中,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居室建筑方面,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
一、动荡1、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中变化的服饰变化服饰除了防寒保暖的作用之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还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近代社会(一)、服饰变化的阶段性生活1、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鸦片战争之前:
1、中国男子在近代以前的一般服饰是“长袍马褂”;2、汉族女子的一般服饰还是沿袭了明代妇女的服饰,主要是短衫长
裙。
(1)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2)具体表现:
3、满族妇女身着的是旗袍,袍子宽大,腰平直,束身、裹腿,裙
长至足,宽松式。
f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经济史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后:
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不过长袍马褂依然为主体。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3、20世纪20年代以后,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4、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川洋衣洋袜的渐多,但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仍
然是长袍马褂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1)新中国成立后,50到60年代列宁装、连衣裙(2)60到70年代中山装、绿军装流行
3、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服饰由单调走向多姿多彩,变化万千
1、鸦片战争后,西餐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现并逐渐流行。2、2、中国四大菜系饮食变化(1)中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