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探究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2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关键,会转化的方
法;
3知道饱和与否与浓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有在同种溶液同种温度下才能有关联。
【学习重点】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概念学习。
【学习难点】影响溶液饱和与否因素的掌握及相互转化方法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难”、“不易”、“易”、“微”、“能”填空)
H2
溶于水,O2
NaCl
溶于水,CaCO3
2、除了水还有
溶于水,CO2
溶于水
溶于水,CaOH2
溶于水
可作溶剂。
3、举一个气体作溶质的溶液
(填溶液的名称)。
新知导学: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
试画出下列有关图示曲线。
NaCl
【新知导学】:
0NaClg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
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
称为溶解性。
溶质(1g)
食盐
蔗糖
氢氧化钙
溶剂(5mL)
水
水
水
溶解情况
f结论:
。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
溶质
食用油
食用油
溶剂
水
汽油
溶解情况
结论:
。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
溶质溶剂
3g硝酸钾5mL3g硝酸钾5mL
水
水
温度
室温
加热
溶解情况
结论:
。
小结: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
2实验4打开雪碧瓶盖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同种气体在同种溶剂中,压强减小,
;温度升高,
。
思考:有人说可以将CO2大量储藏到深海中。为什么?
根据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不可取。为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活动二、(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完成教材P17“活动与探究”,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1
实验2
溶解情
况
结论:
(1)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NO3的量(2)温度一定时,水量越多,溶解的NO3(3)水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的NO3
实验3
。。。
f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反思:(1)溶液饱和与不饱和在什么前提下才能成立?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怎样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
(3)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①饱和溶液
③
②
不饱和溶液
④
⑤
(4)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时,溶液中相关量的改变
增大用“↑”
减小用“↓”
不变用“”
序号溶质质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