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40.砂土液化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砂土液化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41.混合溶蚀效应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混合溶蚀效应42.卓越周期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卓越周期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4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工程地质问题44.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地震烈度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45.工程地质类比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46.临界水力梯度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临界水力梯度47.活断层: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48.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斜坡变形破坏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49.混合溶蚀效应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混合溶蚀效应50泥裂泥裂沉积物未固结时露出地表,由于气候干燥、日晒,沉积物表面干裂,形成张开的多边形网状裂缝,裂缝断面呈“V”字型,并为后期泥沙等物所充填,经后期成岩保存下来。51褶皱褶皱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背斜: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向斜: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向斜52崩塌:陡坡上的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崩塌:53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54岩溶: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熔岩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