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样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答:A(159页,11-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选A。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A(176页,12-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答:A(225页,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4、能再认不能回忆的遗忘是()。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完全遗忘D、不完全遗忘答:D(119页,8-3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解析: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5、对长时记忆中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加工的主要方式是()。A、视觉编码B、语言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答:C(115页,8-2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解析: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6、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
1
fA、描述策略B、表象策略C、归类策略D、网联策略答:D(131页,9-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解析: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因此,正确答案选D。7、教师授课中语言应尽量做到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