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中俄能源合作柳暗花明?
作者:王栗涛
“估计11月8日俄罗斯总理访华会有很大的能源新举措。”一位消息灵通人士10月9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
“我们与中石油进行了几次谈判,希望能共同开发我们丰富的油气资源。”9月末,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副总统AK阿基莫夫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
有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俄)开始着急了,因为现在中国面对多个卖家,而不是以往只面对俄一个卖家。”
俄国“熊”感受到压力
今年3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访华,中土两国签署了《土库曼斯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铺设土库曼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的总协议》,土库曼斯坦承诺从2009年开始每年对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紧接着,5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哈萨克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这两个文件的签署让俄罗斯感到来自中亚国家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竞争,这也是促使俄罗斯下力气尽快落实东线方案的重要原因。”中石油海外勘探公司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谈出自己的观点。
就在中哈协议签署后一个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就未来20年内萨哈林1号项目向中国出口80亿立方米天然气事宜与中方企业进行谈判。俄方明确表示,希望中俄双方能在2007年前结束谈判并签署合作原则协议。普京总统也在9月18日明确表明俄罗斯的态度:“我们将通过两条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十年后俄罗斯对亚太国家的石油出口要从现在占俄出口总量的3%上升到30%或者更多。”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庞昌伟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分析了这几件事情的内在关系:“普京的话是说给欧盟听的,表明俄罗斯想摆脱三十年来对西欧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市场的依赖。”他说,如果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真能达到其出口总量的20%-30%,那么俄罗斯就可以摆脱对单一进口商欧盟的依赖,这将使得俄在与欧谈判天然气新项目时更加有底气。
俄罗斯加快东线建设速度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马卡罗夫竭力回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问题,但他表示:“俄罗斯不想被其他国家所左右,但肯定想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价格的控制。”
中国公司难进俄罗斯
虽然中俄有关能源的合作意向很多,但是每到关键时刻中国公司均失败而回,比如,2002年12月中石油被迫退出斯拉夫石油拍卖会;2004年12月,中国石油公司表示有意收购“尤
f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