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金融支持欠发达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
与思考
作者:李青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6期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向国内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丽江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实践与探索
实践一:“离土不离乡”,旅游推动,以城带乡,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怎样为失地少地农民留足发展空间?丽江的实践是:家门口就近城镇化,村民就地转移就业。近年来,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所具有的品牌效应逐渐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束河为例,束河古镇作为丽江市郊区的一个外延村落。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和区位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曾经是典型的“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村”。自2002年以来,凭借古镇特有的茶马古道旅游资源优势,束河把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实施“以保护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旅促农、以旅哺农,以镇建镇,以镇养镇,以镇兴镇”的特色旅游经济开发战略,探索出一条“离土不离乡”的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使当地村民成为古镇保护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村民就地转移就业,人均收入从开发前的800元提高到目前的4000多元,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已成为中国美丽人居环境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云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示范镇,束河古镇的开发建设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称之为“束河模式”。
实践二:“城镇上山”,存量土地再配置,提升城市质量。丽江是云南山多地少的缩影,平坝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有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后,丽江市抓住建设玉龙新县城的机遇,开始向荒山荒坡要地,尝试“山坝结合、因地制宜”的城镇发展方式。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总体要求后,丽江市更加自觉地推动“城镇上山”工作。通过实现行政办公区上山、工业园区上山、火车客运站上山、招商引资上山、社会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