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的固本之策(转载)20090402231053标签:杂谈分类:高考语文复习建议r
作者:应永恒原创发表日期:2009328r
r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宋词名句形容后天修养的三个阶段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一个禅师对其弟子道出悟禅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高中生学习语文也有三个境界:为高考,为人生,为精神家园。如果为了高考而学,与高考无关的不学,与高考有关的拼命读,反复练,机械地学,那么,你的语文学习是被动的,你会学得很痛苦,以至于厌烦。如果你能够为了你的人生更加辉煌而学语文,你的语文学习是主动的,你会很用功地学,很乐意去学。如果你还能为了你精神家园的美丽而学语文,你的语文学习就是快乐的,而且会学得很轻松。r
r
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语文的三重境界是可以齐头并进的,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高中三年又应该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中有所侧重:高一宜“固体”,高二须“养气”,高三要“强身”。r
r
高一的“固本”具体指“一学”、“三求”、“五档案”。r
r
“一学”是学《论语》。课堂教学紧凑点,一般来说,高一学年总是能挤出5周时间的,我们就用5周20学时来学半部《论语》。学《论语》对高考语文有什么好处呢?先看例子。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有三句:1、范氏富,盍已乎?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第1题“范氏”译为“范家”,不难,“已”译为“停止”,或依据前后文引申为“取消”还是不难,“乎”作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更不难译出,6个字3分就集中在“盍”字上了。《公冶长》26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其中的“盍”作“何不”讲,我们在高一学《论语》时重点讲并让同学们圈起来的,总复习时翻一下,注意重点词语,这得分率很低的题就可以得满分了。第2题的难点在“执”字与“纺”字上,两个字比较,“纺”字又更难,能译对“纺”字的,都能译对“执”,能译对“执”的则未必能译对“纺”。我们在04届高一学习《公冶长》1时特别说了“缧绁”二字:“这个词如果不查词典,不看译文,老师也拿不准。但老师有一个方法可以推导:两个字都是绞丝旁,说明这个词要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