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877年,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的三大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本章简答、本章简答、论述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1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2为实际教学提供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问题、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来的。(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组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性格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类型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及基础知识的差异。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性格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特征的差异、性格类型的差异。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为: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加涅根据学习层次将它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