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代社会思想建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一、本雅明
本雅明具有非常强烈的大众主义倾向,乐于接纳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大城市空间中街头漫步者的审美潜能。他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无论是不断出现的日常消费中心,还是那些由文化工业所产生的广泛的符号文化商品及其体验。
新巴黎的过街商业场点是本雅明《单向街》的主题,这些消费文化的梦幻世界,过街商业场点与百货商店是本雅明幻觉效应的具体表现,本雅明试图以此来表明商品崇拜特征中非生物性性欲。他认为大众媒体,尤其是电影,可以去证明现实是一种幻觉,而不是简单复制幻觉。
二、齐美尔
《货币哲学》研究的研究重点主要云集在新柏林、街头闲逛者及消费者的体验方面。展览建筑的审美维度进入齐美尔的视野,商品的审美特征正是展览建筑即时性与虚幻性的回应。齐美尔试图为现代生活世界中的审美领域提供基础,将时尚与现代生活的过度刺激、支离破碎和神经亢奋相联系。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而加剧,现代人所面临的将是无从追赶的多元风格和更为夸张的时尚。
三、布迪厄
布迪厄关注到了人数急剧增加的新型小资产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上升轨迹。新型小资产阶级,又称新型知识分子,是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产者,注重消费文化影像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时刻扩张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使之合法化,对世界怀有积极的态度。他们与旧式的小资产阶级、劳工阶级划清了界限,在创造性娱乐、自我陶醉式的情感探索和建构社会联系中不断摸索,试图以霸权的方式扩大自己在知识、符号产品方面的福祉,以文化资本对抗经济资本。
他同时在《区隔》中指出,品味是文化商品的一种阶级标志,他试图勾勒出不同品味的社会场域。在相同的社会空间中,高雅意义上的文化与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都有同样的轮廓。然而,阶级或职业的结构图示是由以群体所拥有的资本构成与数量为基础性结构原则形成的。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他认为文化资本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于收入或金钱之外的价值结构,相当于转化为社会权力的能力。文化的权力模式和文化积累的过程有三种形式:1嵌入的;2对象化的;3制度化的。然而文化资本的特殊形式的合法性、原来符号等级的合法性及文化资本场域的结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变化本身应被当做一个过程思考。特殊的群体为使他们各自特殊的文化资本形式的利益最大化,在彼此相互依赖斗争之中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