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分子阶层具体而言应指的是“文士”,这则材料道出“文士”形成于孔
f子之后,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形成于孔子时代。第2126页
春秋时期是古代贵族文化的最后同时也是最高阶段。初秋战国的“礼崩乐坏”是“百家争鸣”的前奏。礼乐是章学诚认为的古代王官之学,也就是古代学术的总汇。礼崩乐坏,“道术为天下裂”这一过程即所谓“哲学的突破”。
第26页
所谓“突破”是指某一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历史上的处境发生了一种系统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反省。哲学的突破: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各不相谋而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与这种认识随而俱来的是对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基本意义有了新的解释。
第28页
中国的“哲学的突破”是针对古代诗、书、礼、乐所谓“王官之学”而来的。孔子一方面承继传统,而另一方面则赋予诗、书、礼、乐以新的精神与意义。就后一方面言,孔子正是突破了王官之学的旧传统。墨子最初也是习礼乐,后来成为礼乐的批判者。就其批判礼乐言,墨子的突破自然远较孔子为激烈。哲学的突破”与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有极密切的关系。因为突破的结果是帕森思所谓的“文化事务专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显著的集团。他们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最初型态。
第2930页“哲学的突破”的影响:为古代知识阶层兴起的一大历史关键,文化系统从此与社会系统分化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分化后的知识阶层主要成为新教义的创建者和传衍者,而不是官方宗教的代表。“哲学的突破”导致不同学派的并起,因而复有正统与异端的分歧。这三点都足以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士阶层的发展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31页
士与道:
儒家思想对于新兴的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子认为“士志于道”,乃是强调士的道德价值取向必须以道为最后的依据,即能超越他自己个体的和群体的厉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35页先秦的士以“道”自任,受到时君的尊重主要也是由于他们所代表的“道”。
45页诸家论“道”都强调其历史性,即与以往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儒、墨在“王官之学”解体之后,极力要争取“道统”上的正宗地位,他们
f并不承认“道”是他们创建的,他们强调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