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及其解集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学生在对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有一定认识后的一个提高,是学生实现由线(不等式解集数轴)向面(一元一次函数坐标系)顺利过渡的一个中转站,本节内容既加深了对解不等式的训练又提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巧妙地实现了单纯的解不等式向不等式的内在含义的转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让学生体会和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第二是让学生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二)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通过类比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三)情感与态度: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范例解析;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问:1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2大约几周后树苗的高度超过13米?请列出算式。活动目的:通过解决这一情境问题,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
f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解集,为后面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提供条件。同时让学生体会等式与不等式之间所蕴含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派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对说理清楚、表达完整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列式错误的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反思,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结果。活动内容2:观察下列不等式:14015x13022x25≥153x≤8754x4553x240
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点?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主通过对上述不等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其异同,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比,学生不难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不等式也可以像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