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81;多发生于10岁后抑郁症的整体平均发病年龄在下降2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前,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青春期,随着抑郁的患病率增加,性别比例也发生转变(女男)3临床表现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绪低落、没有愉快感、悲伤、低自尊、哭闹、易激惹、好发脾气、对玩耍不感兴趣、自责、自暴自弃、自残自杀意念和行为孤独、退缩、不与小朋友玩耍、对父母强烈依赖,不愿上学、成绩下降行为障碍:多动、不听话、不守纪律、冲动、打架、同伴关系不良,在年幼儿更常见;青少年:逃学、离家出走、性行为混乱、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抑郁性品行障碍躯体症状:头痛、头昏、胃痛、疲乏、胸闷、气促、遗尿,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或增加较少,年龄越小躯体症状越多;内源性忧郁、自杀企图、致死性自杀和功能损害随年龄而增加;精神病性症状以幻听为多见,而不象成人以妄想为多,儿童认知能力不成熟所致共患病:4070共患其它精神障碍,至少2050有2个以上诊断焦虑障碍:3080物质滥用:2030破坏性行为障碍ADHDODD、CD):1080品行障碍在早发MDD是很常见的共患病,常在抑郁缓解后持续存在非自杀性自伤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轻性、慢性心境障碍,不高兴,抱怨无人爱他、愤怒、自我贬低及躯体化主诉;易激惹、违抗、不服从多见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学习、生活能力不受明显影响,病程较长,儿童青
f少年病程超过一年(无症状不超过2个月)共患其他精神障碍50;焦虑40;ADHD24;对立违抗品行障碍30;遗尿或遗粪50;物质滥用15病程迁延,平均持续4年
提纲
病因遗传因素: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估计为20%~46%焦虑障碍:同一家族中类似患者较多,强迫症2级亲属中20有强迫;父母具有胆小、优柔寡断、好思虑、对事细致严肃、古板、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兴趣少等行为抑制气质行为抑制(behaviorali
hibitio
):指儿童对新奇和或不熟悉的情境的异乎寻常的害羞、害怕和退缩倾向,Kaga
(1984)提出了气质的行为抑制非抑制性类型说并进行了一系列追踪研究;2岁时行为抑制儿童7岁时大多数表现安静、害羞;行为抑制被认为是从儿童到成年早期最稳定的气质特征之一研究者在实验室设计一些情境:给儿童一些长得很奇怪的机器人或不熟悉的玩具,让他们会见不熟悉的检查者,与陌生女人交往、与母亲分离等发现:行为抑制组儿童会缠住妈妈、烦躁或哭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