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理学问答题
第一部分心理学简答题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1、【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即所谓“侧耳倾听”。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学生注意与教师的讲课时,他们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3呼吸运动的变化2、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
1
f5、【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有意注意)的发展】1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6、【发展观察力的意义?】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3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7、【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8、【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个别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9、【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三、五年级儿童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2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学生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生。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