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
2011哈师大附中20112012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

文试卷
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题,第Ⅰ卷(阅读题,7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现代文阅读(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1日24版,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20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B.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极力规避现实,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原则和精神立场。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C.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从根本上看,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关系。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D.在几乎所有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略“写什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么”。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世纪以前,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