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f《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5761页。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第一次给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依据课标,“圆的周长”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充分动手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2能力目标: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3情感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对圆周率的正确理解。教学准备:1不同直径的圆片4个。直尺,细绳。2记录圆的周长的表格。3课件:(1)天坛的图片。(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演示课件。
2
f(3)练习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今天咱们一起到北京的天坛公园去看看,那里有很多的圆形建筑呢!2多媒体出示天坛图。谈话:瞧,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祭天台,由三层组成。仔细阅读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信息:祭天台上层直径30米,中层直径50米,下层直径70米。引导学生提出:祭天台上层、中层、下层的周长是多少?
3学习圆周长的概念。谈话:祭天台上层、中层、下层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的长度?谁能上来指一指?谈话: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4回忆测量的方法。谈话:怎么能得到祭天台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说出用绳测、或者其他的方法测量。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圆形的卡片,你能测出它的周长吗?老师这儿有绳子和直尺等工具,你能上来测一测吗?5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都不错,可是要得到高大的建筑物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去测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简单的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f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现实问题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我要学的欲望。二、积极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