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对道、儒、墨、法家思想的认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的哲学思想。
三.思维点拨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考点二:儒家思想的演变一.知识网络
f二.核心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创立与发展: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权力。3.宋明儒学:
f4.明清儒学的新发展:(1)李贽及其思想:他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基本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的设想。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四.难点突破
(一)多角度认识古代主流思想1.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f2.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f3.古代治国“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具体如下:(1)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