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月财政部移渝办公。12月蒋介石由桂林飞抵重庆,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移渝办公。至此,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此成为战时首都,这使重庆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大舞台,大大提升了重庆的地位,对整个中国抗战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庆在短时期内也迅速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从长江上游的重镇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抗战期间重庆经济中心的形成和中国西部地区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从物质力量上支撑了,而且调整了中国生产力的不合理布局,对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重庆战时首都地位的确立,使重庆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大量文化机构和学校迁至重庆,东部地区大量优秀人才也随之而来,人才荟萃,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立中学有30余所,在北碚夏坝,沙坪坝,江津白沙镇形成了三个学校文化区。中央图书馆也迁到重庆两路口建馆。大量报社,出版社也纷纷迁渝,当时国民党的主要大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等,以及共产党的《新华日报》都在重庆印行;大的出版社有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此外,中央电影制片厂、中国艺术剧社也迁至重庆,并上演著名话剧《屈原》、《孔雀胆》等,推动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繁荣。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
f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五三,五三,五四大轰炸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对日抗战。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对重庆主要为试探性的轰炸。出动的架次较少,多数为陆军航空队。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日军在日皇的命令下开始向重庆实施战略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陆军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5月,改以海军实行轰炸。5月3日及4日,日机从武汉起飞,连逐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虚,2000人以上死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