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减少各种并发症、加速机体恢复,改善功能。(3)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完善。(4)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5)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6、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原则(1)重视健康宣教: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情绪,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其沟通,以得到患者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2)选择合理评估:对急性疼痛而言,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如需要量化疼痛的程序,可以选择量化方法。(3)尽早治疗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对术后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4)提倡多模式镇痛: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隆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目前,常用模式为弱阿片类药物与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
f的联合使用,以及NSAIDS和阿片类药或局麻药联合用于神经阻滞。但应注意避免重复使用同类药物。
(5)注重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7、术后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疼痛不能忍,强忍疼痛可能导致多种危害。如查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慢性疼痛不化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生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6。8、为达到更好的疼痛治疗效果,患者应如何配合医护人员17?(1)向医护人员说明希望了解疼痛和疼痛管理知识。(2)同医护人员详细交谈镇痛方法。(3)当确认疼痛管理计划后配合医护人员。(4)出现疼痛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5)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6)疼痛不缓解时向医护人员报告。(7)同医护人员交谈对镇痛药的顾虑。9、如何对疼痛进行评估呢?疼痛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患者自诉是最可靠的疼痛指标,因此患者应该出现疼痛或疼痛不缓解时及时通报,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
f情况(部位、发生时间和频率、疼痛的程度等)。而且,不仅应该报告休息时的疼痛强度,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疼痛强度,以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情况8。目前临床常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