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二、增设科目1增设“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准予免抵退税收入”科目。借方:反映结转至“本年利润”的金额和按规定不予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贷方:反映暂准予“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2增设“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不予免抵退税收入”科目。借方:结转至“本年利润”的金额;贷方:反映按规定不予“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3增设“应交税费出口货物单证不齐或退运应补交增值税”借方:反映因出口货物单证不齐或退运等原因实际补交实际补交的增值税款;实际补交贷方:反映因出口货物单证不齐或退运等原因应补交的应补交的增值税款应补交的4增设“应收出口退税”借方:反映当期应退税款;贷方:反映实际收到退税款。
f5
国产原材料与进口原材料应分别记帐核算。
三、一般贸易出口1发生出口销售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准予免抵退税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2结转不予抵扣部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当期发生退税
借: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出口退税4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例:(1)作为注册税务师,根据下述资料,代为计算该企业2008年4~6月“免、抵、退”及应纳增值税税额,并作相关会计核算分录。(以万元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阐述企业按申报数和审批数计算退税的差异。资料: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出口货物全部为加工贸易出口,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和退税率分别为17和15,2004年1月开始执行“免、抵、退”税政策,并按税务机关审批的退税金额核算免抵退税,运保佣金核算采用同步计算不得抵扣税额。2008年4~6月有关财务资料和发生的业务如下:①、2008年4月,外购原材料辅料1000万元,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70万元;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折合人民币400万元验收入库,款项均未支付;上期留抵进项税额为10万元。②、2008年4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200万元;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出口销售FOB价折合人民币600万元(其中运保佣共计50万);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工缴费收入折合人民币100万元,上述款项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