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关于“表达”的表达
作者:孙春云来源:《课外语文上》2017年第10期
【摘要】笔者立足学情,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习方式的要求,提出“UGC式表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自我唤醒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二是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对知识提出个性化的解读。“UGC式表达”是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问题的一个路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精神。
【关键词】“表达”;小学生;语文教学;“UGC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探索。
一、大数据背景下“UGC式表达”的实质
互联网术语“UGC”(UserGe
eratedCo
te
t)是指互联网用户主动创造并上传分享的内容。“UGC模式”提倡用户个性化发展,并将个人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来,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就是UGC的现实印证。将“UGC模式”借用在语文教学中,是指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创造,在学生独立思考内化沉淀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自我产生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恰当的时机,提供技术支持,并设计评价量规,保障过程性监督。学生自我产出内容的过程,就是个性化得到发展的过程。
二、解构课堂:为“UGC式表达”培植土壤
(一)自主阅读,酝酿UGC
阅读,第一步应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学生静静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读到的内容在心中慢慢沉淀的过程,像酿酒一样需要时间。很多教师拿到阅读材料,先给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作品特点、时代意义等,这十几分钟的铺垫无非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这样一番铺垫实在是教师干预过多,学生听完对课文已经兴味索然。
(二)独立撰写,产生UGC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学生的独立阅读自然产出内容,这里的内容产出一定是在学生自我思考、酝酿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时让学生独立撰写是最佳时机。课堂需要教师让位,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语文课尤其如此。
例如教学《海底两万里》时,在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10分钟大约能写100200字的阅读感受;然而在相对发达的县城小学,学生10分钟就可以写200400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