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气无所主故也,必“以倦倦元气为念,必使其正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景岳全书》)。常以神应散治疗,方由太子参、阿胶珠、白术、茯苓、山药、乌梅、炙麻黄、苦杏仁、地龙、甘草组成,具有益肺健脾、敛肺止哮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阿胶珠、甘草等药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转化率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有类似激素反应而抑制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笔者师承其法,用于治疗哮喘待续及支原体肺炎久嗽不愈等症,亦均获良效。4病案举例
f刘某,男,8岁,1998年8月12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罹患哮喘,每因感冒或饮食不慎即发。近因饮寒食冷而发,哮喘持续10余天,迭进中西药治疗不效来诊。诊见:患儿咳吼喘促,张口抬肩,哮验之声可达户外,胸闷憋气难耐,夜难着枕,面色晦暗,口唇青紫,神疲,纳呆,大便稍干,小便微黄,舌暗红、苔厚腻,脉沉滑数。双肺布满哮鸣音及干湿呷音。证属饮食伤胃,浊邪内生,痹阻胸阳,阻遏三焦,水湿痰瘀互结,肺失肃降。急以定喘汤涤浊开瘀,通畅三焦。处方:丹参、紫苏子、莱菔子各10g,白芥子、厚朴、橘红、泽泻、茯苓、苦杏仁各6g,甘草5g。3剂。浓煎,3小时服药1次。服药2剂,哮已减半,二便通利,面晦唇紫渐消,惟咳甚痰多。嘱服完余剂来诊。后以人参五味汤调理6天,患儿神爽纳增,气息平和而愈,续以疗本之法调理3月,随访2年哮喘未作。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