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及帮助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在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产生了大量的“英语学困生”。分析形成原因,探索帮助策略,使他们树立自信,学好英语,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各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比较适合农村初中实际情况的帮助策略,并对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农村“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帮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近几年,英语教学在我市农村学校得到高度重视:英语课程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英语师资的配备比较完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许多农村小学还开设了剑桥少儿英语教学点。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条件得到全面的改善,按理说英语教学应该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到了初二、初三阶段,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英语学困生”的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35。我校(长台初中)是教育布调整的试点学校,属跨乡镇招生。由于生源分布散、家庭住址偏远、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英语学困生”的比例更是达到40左右。这种局面若不得到改变,将直接影响他们后阶段的英语学习和人生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英语学困生”的智力、身体发育正常,绝大多数人也都有改变这种困境的主观愿望。为了给这些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帮助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找到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类课题研究的近况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比较普遍。同类课题在国外早有研究,但由于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不大。省内外也有许多研究,但大多研究把学困原因归咎于学生自身,忽略了造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如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有些同类课题研究的对象侧重于城市学生,脱离了农村学校的背景,因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农村情况不尽相符,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比较有限。本课题研究试图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村初中学生解决英语学困状况,缩小两极分化面的方法与策略。课题研究的内容1.“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