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本要素。
记者:学校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来强化育人效果、实现育人目标呢?答: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对活动过程的设计、组织、跟踪指导是关键。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指导纲要》,提炼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式,将课程方案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从活动方式角度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党团活动要求,对各类活动方式的内涵和要素作了梳理和必要规范,为各类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如社会服务主题内容可以各不相同(公益劳动、环保志愿者等等),但都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服务对象及其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等关键环节,才能收到应有的育人效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上课”的方式去“教”学生,而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纲要》还对活动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教师如何加强指导给出了具体建议。记者:十多年来,研究性学习一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指导纲要》是怎么考虑的?答: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都要引导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强化主动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指导纲要》中所强调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形式,其他几种活动方式,也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如设计制作不是机械的动手操作,而要有创见,提高创意实现能力。记者:《指导纲要》附件分类型、分学段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并对活动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简要说明。请谈谈这方面的主要考虑。答:向学校推荐活动主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中央有关部门专题教育要求。当前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有充分的体现。二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落地。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感到活动类课程设计难度较大,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此,提供基本活动示例,加强对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让不会做的学着做,让会做的做得更好,使该课程可操作、能落地。记者:《指导纲要》真正落地,离不开基层学校和老师。对此,教育部有什么要求?
f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重大,各地和学校要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